发布于:2020/04/30 浏览次数:10
4月29日,由我校陈新军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远洋生物资源立体探测与渔场解析技术(2019YFD0901400)”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举行,同批参加项目还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一项“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启动会以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科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咨询专家、项目咨询专家、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研发团队等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分上、下两个半场举行。
上半场会议由李家乐副校长主持,程裕东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的实施关乎远洋渔业集成技术的诸多方面,本项目的获批对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学校将以中心绩效“四问”为指导,调动并保护科研工作者的自主性,助推项目顺利开展,争取交出满意答卷。随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所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英杰副院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沈应龙副研究员分别代表项目推荐单位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从回答绩效“四问”,实现技术突破,加强与企业联动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处长强调,项目组要加强交流,从技术、市场和产业需求等方面推动项目一体化实施,加强标志性成果的凝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界与技术专家实现联动机制,技术专家从技术方面提供良好咨询,产业界专家让项目更加聚焦产业问题和需求,更好地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下半场会议由潘德炉院士主持,我校项目负责人陈新军教授和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教授分别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专项咨询专家、项目咨询专家和产业界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并针对聚焦技术特色、加强设备交叉应用、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远洋生物资源立体探测与渔场解析技术”项目于2019年12月立项,项目围绕我国远洋渔业在远洋生物资源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的重大需求,将攻克远洋生物资源渔场探测与渔情预报的共性关键技术,建立远洋渔场立体探测装备与渔情预报服务系统,及栖息地评价、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新技术。项目成果体现在降低盲目寻找渔场的风险,减少燃油消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进一步带动我国远洋渔业科技进步,增强我国远洋渔业的综合竞争力。